一、方案概述

        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按照林草现代化建设、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,促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草业深度融合,着力培育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推进林草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惠民富民,建设生态文明和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贡献。

      2020—2025年,组织实施 “12111”数字林业工程,即全面推进“林草感知一张网”“数据汇聚双中心”“资源管理一张图”“产业服务一平台”“生态文化一窗口”五大工程35个重点项目的建设。
       以五大工程为重点,全面推进三大体系建设,即:以“林草感知一张网”推进数据采集体系建设;以“数据汇聚双中心”推进数据管理体系建设;以“资源管理一张图”“产业服务一平台”“生态文化一窗口”推进数据应用体系建设。


二、系统架构

       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感知设备,构建林草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,统一门户支撑平台、应用服务平台和数据整合中心,构建资源管理、灾害应急、森林培育、产业发展和应用支撑平台,集移动端、PC端、大屏端为一体,从“护”“管”“治”三个方面共同推进林草智慧化发展。

三、系统功能

       “数字林业”主要是综合运用GIS、遥感、遥测、宽带网络、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,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、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;它具有数字化、网络化、虚拟仿真、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,为林业的宏观管理、指挥、调度、协调工作提供快速、准确的信息服务,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,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,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。

3.1  林业资源可视化监管

       林业资源动态监管:以遥感影像为支撑,以采伐、灾害、造林等变化数据为依据,动态更新、实时监控林业资源。

       林业资源变化预测:通过大数据分析,对林业资源变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。

       生态红线监测预警:对保护重点区域的生态变化进行预警;根据生态红线体量数据进行生态红线预警。

       森林野生动物保护:采用自动摄录系统记录动物的活动,为种群评估、行为生态、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等研究提供依据。


3.2  灾害预防可视化监管

       森林火灾监控预警:第一时间发现森林火情报警,并分析森林火灾历史起火地点、起火原因、气象、树种、地形、火势蔓延路径、扑救过程等数据,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和易发区域,有效预防火灾。

       卫星热点监测:通过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监测区域内24小时无死角、全覆盖的火点监测。

       森林资源防盗:在林区关键公路部署具备车辆牌照自动抓拍的卡口监控,在林区内主要人行道路设置卡口语音宣传警示抓拍一体机,为日后执法提供依据。

       有害生物监测防治: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;综合分析各种有害生物治理方法、治理成果,评估各种方法的治理成效,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决策提供支撑。

       沙尘暴监测防控: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,通过大数据技术,跟踪沙尘天气的形成、发展和扩散,分析预测沙尘暴起源、路径、强度和影响范围。


3.3  林业生态工程可视化监管

       林业工程综合监管:对林业工程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;基于遥感影像、森林资源等数据,监控工程实施情况,保证工程质量,避免重复建设。

       林业工程辅助决策:评估工程的实施效果和技术方式,为后续工程提供建议。

       林业生态效益评估:对林业工程数据、生态资源动态变化数据、区域环境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,评价工程生态效益,包括防风固沙效益、水文生态效益、土壤改良效益等。


3.4  林业产业服务可视化监管

       生态旅游信息服务:运用大数据技术,进行生态旅游智慧化预测,精准营销,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生态旅游。

       林产品产销信息服务:监测与分析预测林产品价格走势,挖掘价格波动的规律,做好产销策略和产品结构调整,提高林业产业效益。


3.5  林业大数据可视化管理

      “林草大数据可视化管理”围绕林草业务信息化,面向业务智慧服务和产业支撑,充分利用遥感技术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地理信息系统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通过感知化、物联化、智能化的手段,形成生态立体感知、管理协同高效、价值精细凸显、服务内外一体的林草业信息化服务新模式。 北斗农业承建国家高分辨率遥感林业应用技术与服务平台、北斗卫星导航在林业中的示范应用工程等国家林业重大工程项目,具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,公司林业团队综合遥感、北斗定位导航、大数据、GIS、无人机、数字孪生等技术,编制了北斗农业林草大数据可视化管理,为各地林草智慧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

四、系统特点

      智慧林业包括基础性、应用性、本质性的特征体系,其中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、感知化、互联化、智能化,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、协同化,本质性特征包括生态化、最优化,即智慧林业是基于数字化、感知化、互联化、智能化的基础之上,实现一体化、协同化、生态化、最优化。

      (1)具备完善的林业资源数据的入库管理,动态统计分析、专题图制作功能;

      (2)自动抓取公共气象数据及站点实时监测数据,输入森林防火预警模型,实现动态森林防火预警和可视化;

      (3)自动化解析病虫害监测信息,根据病虫害类型和林区树种信息,通过模型,计算并展示病虫害情况及可能趋势。

4.1   林业信息传输互联化

       互联互通是智慧林业的基本要求,建立横向贯通、纵向顺畅,遍布各个末梢的网络系统,实现信息传输快捷,交互共享便捷安全,为发挥智慧林业的功能提供高效网络通道。

4.2   林业系统管控智能化

       智能化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,也是智慧林业运营基本要求,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,实现快捷、精准的信息采集、计算、处理等;应用系统管控方面,利用各种传感设备、智能终端、自动化装备等实现管理服务的智能化。

4.3   林业管理服务协同化

       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是林业智慧化发展的重要特征,就是要使林业规划、管理、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,在林权管理、林业灾害监管、林业产业振兴、移动办公和林业工程监督等林业政务工作的各环节实现业务协同,以及政府、企业、居民等各主体之间更加协同,在协同中实现现代林业的和谐发展。